传承红色基因 爱国励志成才

发布时间: 2024/1/11 9:10:37 295次浏览 作者: 校管理员

  传承红色基因  爱国励志成才

---------芳园西路小学一(3)班走访《南京民间抗日纪念博物馆》

      16日,南京芳园西路小学2023届一(3)班一行12人小分队一起走访了民间抗日战争纪念博物馆,开展了一场传承红色基因,爱国励志成才为主题的红色研学活动。我想历史的重要作用即是警示后人,唤起共鸣,激励前行。红色革命历史文化,承载着无数先辈们的奋斗和牺牲,了解学习这段历史不仅是对先辈们的尊重,也是对自身身份的认同和坚守,是我们作为中国人的自信之基和力量之源。

_RW}RBKGG[]P}WKD_}9Q{0Q.png

刚进入博物馆,就看到整面灰暗的石墙上赫然镶嵌着鲜红的方块字,细细读来是习主席在纪念解放军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短短几句诠释了我们革命先烈当时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最终依靠什么而取得了胜利。

)GODKHLCHFDJF_R1BTZEA7B.png

紧接着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当时先烈们使用过的生活用品及军工武器,简陋破烂了的脸盆上能模糊地看到国难当头的字样,锈迹斑斑的军刀看不见刀刃,而旁边陈放着当时敌人使用过的压缩饼干盒等生活用品,及到目前为止都能清晰看见锋利刀刃的长柄军刀。我们看到这里,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屈辱和悲愤。从这些生活和军工用品上可不难看出我们当时国力是有明显差距的,即国家轻工业和军工企业生产力的落后,才使得一个弹丸小国竟敢蛮横的来踩踏我泱泱大国的土地,于是落后就要挨打的声音在这群身材小小的孩子们的耳边久久回响,同时仿佛也看见了一群在手持先进武器的敌人面前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革命先烈,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能跟敌人血战到底,心底不由的产生了无尽的敬佩之情。

5D20C(~]`_6[E8P4EYQ{PVP.png


  在一些历史文物陈列台的走廊对面是一面灰暗的照片墙。在这个照片墙上能看到当时光华门,中华门,夫子庙,紫金山天文台等等我们熟悉的大街小巷正在被敌人的铁蹄践踏。在敌人的炮火轰炸下,当时的整个南京城是那样的破败不堪,那样的死气沉沉的灰暗。

JL3H[HLZZXN6IPL4H}TM8`G.png

沿着博物馆走廊步行台阶,到达二楼。映入眼帘的是一整面谱写着《义勇军进行曲》颜色稍稍明亮的背景墙,不像一楼那么灰暗了,一个灰暗的时代总会被英雄们点亮。在这里我们看见了不做汉奸的书面宣传贴,宁死不降的决战书,看到了各种唤起国民齐心抗战的各种唱片墙,看见了各种揭露日本暴行的旧报纸,看见了先辈们用凡胎肉身筑起的保卫城墙。最终在一束强烈的射灯下清晰的看到了日本的投降书。看到当时日本在审判席上的低头认罪的照片,孩子们久久的凝视着这张照片,似乎也是懂得这饱含着先烈们血泪史的胜利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警醒着我们后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珍惜和平。

OT$GPZ0{H)OO_{87S_H{KVV.png

 从二楼的楼梯步行到三楼,这里有很多珍贵的革命历史回忆录,有很多革命战争史类书籍,一排又一排,文字可以记录历史,也可以让我们后代更好的研读历史,总结历史教训,增长如何维护和平的智慧。孩子们在老师的辅助下,用心的制作着当时先烈们使用过样式的解放纪念包,象征着革命精神“袋袋传”,窗明几净,阳光甚好,散落在孩子的头上,脸上,多么的幸福温暖。 从三楼原路返回,再次路过一楼,再瞥见那面灰暗的镶嵌着鲜红方块字的墙面,在那样的年代,我们革命先烈到底依靠什么战胜了敌人呢,我想正是这面墙上习主席所诠释的: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必胜的革命信念。

从博物馆出来, 孩子们稚嫩的脸上,仿佛多了一份坚韧,多了一份幸福。现在是南京的冬天,可我们看见了春天的种子已经在悄悄发芽,生长

{$O$O3X1C0GX6HWCN~3SY]I.png






 

站点统计:   文章总数: 1105   昨日访问:568  今日访问:188  访问总数: 902900

   
管理登录

CopyRight ©版权所有:南京市芳园西路小学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 32011502010427号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芳园西路12号